星空体育摄影从话题和在场的角度切入到城市文化历史的梳理与回望,更安静、更凝练地传递出对城市过往及未来的判断——
在摄影技术被发明之前,人类如果想要把自己生命中那些自认为可贵的、有价值的瞬间留下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虽然人类可以借助绘画艺术,但绘画不仅仅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就真实性和还原性来说,也有很大的差距。
苏珊·桑塔格在《论摄影》里将摄影看作是人类社会一个关键的转折点:“据记录,这项工作开始于1839年。从那以后,几乎万事万物都被摄制下来,或者说似乎是被摄制下来。”记录是人类的本能。用影像记录和凝视一座城市,无疑是最直观与阔大的文化样式。尤其手机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后,影像力量见证城市,无疑是最基础的艺术显学。
有意思的是,虽然人人可手持手机记录,但如同蝴蝶效应,一方面,手机摄影让这种原本带着门槛的艺术行为变得更加日常;另一方面,手机摄影“撩动”了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在专业摄影的路上走得更远、更有趣。摄影群体的暴增,也让这项艺术自诞生以来,达到从未有过的文化高度。
摄影让城市呈现了一个多维的全新样貌,介入到当代生活的现场,提出问题和主张。摄影也从话题和在场的角度切入到城市文化历史的梳理与回望,更安静、更凝练地传递出对城市过往及未来的判断。
年末岁初,一场人物摄影展在冬日老城掀起文艺“热潮”。以“翰墨光影”为主题的李学亮记录摄影作品展开展。细心的观众发现,展出的30多位肖像人物中已有11位艺术家“遁入”历史。在当下看来,他们的照片尤显珍贵。无论从摄影的艺术角度、书画的文化视角还是岛城文献价值来看,都堪称厚重的佳作。
将个人摄影展放在老街里的美术馆举办,李学亮是有些“私心”的。对于他的摄影历程而言,老街里有着意味深长的情结。李学亮曾用10年时间拍摄了青岛的老城区、老街道和老建筑,并集结为一本在全国摄影界很有影响力的摄影集《街里》。
李学亮说,从2010年初起,他背起相机,游走“街里”,边拍边记。他深入到每个被拍摄人物的居家生活,与他们成为朋友。他们中有里院的原住民、有黄岛路的小摊贩,也有城市边缘的拾荒者和新市民。在10年的时间里星空体育,老青岛原生态生活场景幻化成一部典型的青岛“影像志”。
著名摄影理论家林路表示,李学亮将一位“混血儿”的故事错落有致地铺开之后,自然成为当代中国城市形态学的一种。以摄影的方式感知并反映城市整体的意象,李学亮是成功的。他通过不断地解构和重构,将青岛这座城市各种有形要素的空间布置方式、社会精神面貌和文化特色、社会分层现象和社区地理分布特征,用看似传统实则充满当代意识的手法,在巧妙的并置中旋转出来万花筒般的魔力,挖掘出丰富的城市文化宝藏。
李学亮另外的身份是青岛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和原青岛日报社的高级记者。在他看来,青岛日报社的摄影工作者之于青岛这座城市的历史递进有着不可小觑的努力。正如,青岛日报创刊初期的摄影记者、在半个多世纪里用手中的相机定格无数重大新闻现场,记录过青岛各个时间段落的大事件。青岛日报社老摄影记者张秉山曾在回顾自己摄影生涯的一篇文字中写道:“新闻摄影记者肩负着反映现实和记录历史的双重责任,只要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不管当时能否见报,也不管你赞成与否,都应当如实、准确、客观地用相机记录下来,不给历史留空白。”
张秉山的儿子张岩子承父业,也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人文记录摄影家和资深摄影记者。他很早就用相机关注大鲍岛,频繁地以客观的视角记录下这些街巷里院的市井烟火。他抓拍的很多生活瞬间和城市场景很难再现了。通过影像,人们可以再次走进青岛的老街、老院、老楼和那些恍若过去的生活场景。
王群是张秉山、李学亮和张岩的另一位摄影同事,近年来,他的老照片非常“活跃”,个人摄影展在城市的各个区域穿梭。在40多年的摄影生活中,他为青岛留下了大量的抓拍照片。与他刊载在《青岛日报》上的新闻图片相比,大量的生活照片无缘见报,而是存在他的底片库里。当年这些不适合报纸刊载的照片,现在回望,恰恰具备了给那个逝去的年代留下一份真实图像的历史价值,留下城市的真实记录。
岁末的青岛美术馆,《青岛人——任锡海摄影五十年纪程展》吸引了不少中老年人。他们在照片中看到了儿时的回忆以及岛城的风土人情和时尚青岛的变迁。任锡海自1973年从事摄影以来,以个体实践和艺术追索,其实也是当代摄影进程的个人化投射。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星空体育,目前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近11亿,其中,60岁及以上的网民占到全年龄段网民的13%。老年人在热烈拥抱数字时代的同时,也将手机摄影当作丰富晚年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
“手机摄影动静结合,而且属于零基础的课程,能很快见到学习成果。”据青岛老年生活大学执行校长逄龙介绍,大学最受老年人欢迎的班级就是手机摄影班,每开一班马上报满。与此同时,在学习手机摄影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老年人的文化审美力,同时在轻松、有趣、易学的体验里,“解锁”了智能手机的其他功能,跨越了“数字鸿沟”。学员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家庭生活中,为亲友制作数字相册、用视频记录城市和生活,极大提升了他们修身养性的文化趣味。
手机摄影大行其道,让“人人都是摄影师”成为数字时代的一种便利的艺术意趣。实际上,智能手机的确一度有“一统摄影天下”的趋势,摄影器材的销售遭遇前所未有的寒流,唱衰数码相机的观点似乎一语成谶。“手机一直在更新换代,摄影器材也在不断迭代星空体育。发烧友对器材的追求从无止境,尤其这几年,高端摄影产品反倒逆势上扬。”洛川家美术馆馆长刘海涛表示,摄影器材相较前几年的销量有所增长。前几年,很多人都用手机作为主要摄影工具,现在慢慢发现手机摄影的画质只是“记录”的功能。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很多场景还是需要专业设备来实现。另外,自媒体和短视频的流行对画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现今摄影器材热销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个摄影器材购买的主力军是老年摄影爱好者,他们越玩越上瘾,越玩越专业。”在刘海涛看来,老年摄影群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入门级的手机摄影爱好者,另一类则是专业“玩票”的高咖位级摄影爱好者,后者也是摄影器材回暖的一个重要支撑。
据了解,老年人退休后热衷的活动就是艺术学习,这其中不需要童子功的摄影尤其受欢迎。近几年,青岛市摄影群团发展迅速,所构建的文化社交平台,以艺术性、广泛性和流动性,成为老年人生活进阶的文化延伸力。这些多重的文化属性正好契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摄影也成为书法和美术之外,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门类。
“我们都曾经是军人,现在都是老年人,还是摄影爱好者,就决定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青岛市老战士摄影学会名誉主席王维田介绍,青岛老战士摄影协会由陆海空武警部队退役的干部和战士组成,他们在定期摄影采风活动的同时星空体育,开展敬老、助残、助困、文体活动等志愿服务,在社区用镜头记录老年朋友们生活的精彩瞬间,为老年朋友们的晚年生活留下美好瞬间。他们曾举办过“老兵永远跟党走”青岛“荣军”老战士摄影采风万里行活动,用手中的相机寻找峥嵘岁月里的红色足迹,缅怀战火硝烟中的革命英烈,记录日新月异的山河新貌。他们通过摄影的专项技能,融入退役军人、拥军人物摄影宣传以及美丽乡村建设摄影宣传活动中,以影像“影响”时代,在人生新征程上用艺术驱动前行。
当时代摁下快进键的时候,定格的瞬间的意义何在?当影像纷繁到虚拟的时候,真实的瞬间意义何在?因为摄影是光影的艺术,是定格的诗情画意。摄影家总能把日常的生活稍纵即逝的事务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用最寻常的文化方式和艺术通道,带来最轻而易举的诗和远方。而当代青岛摄影人对时代的考量、对身后这座城市用心的凝视以及对摄影理想的持续探索,也正是这座城市文化的经典,被反复激活与再生的显学。
近年来,青岛摄影界收获颇丰。山东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青岛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法磊的作品在第31届奥地利超级摄影巡回赛中,获得风光类金奖,也是青岛摄影界第一个在奥赛获得金奖的摄影家。这个奖项是当今摄影界最大规模、最高水平的国际摄影沙龙之一,被誉为摄影界的奥斯卡。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摄影师能够登顶此奖,都被认为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摄影实力的充分体现。2023年,他的作品《北极圈的晨曦》再次入选第29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作为青岛摄影界的中坚力量,从小学习美术并多年从事艺术行业的法磊以犀利的摄影眼光,审视并定格着世界各个角落的风物与风景。日常,他将更多“追风”的目光聚焦于生于此长于斯的青岛,创作的各类风光大片,每每在社交平台被“点爆”。“为城市和时代创造美、分享美、传递美,正是摄影人的一种情怀与责任。”法磊说。
在第13届泰山文艺奖评选中,青岛摄影人何毅斩获了摄影类奖项。他的《致敬老兵》入选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也是这届国展青岛唯一入选作品。这幅作品拍摄于2019年10月1日的北京广场。当这些为新中国成立立下丰功伟绩的代表向方向敬礼的那一时刻,他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珍贵的镜头。何毅是青岛摄影界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之一,用年轻的目光抓住时代洪流的一个个珍贵瞬间,正是新一代摄影人的特质。
与何毅同龄的于婷是一位活跃的青岛女摄影家,作品曾入选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和影像中国在线影展等。记者采访她的那天,正值2024年青岛的第一场大雪。她全天在青岛的户外“疯”着,忘我而痴迷地拍摄着雪后青岛。作为一名超级发烧友,她与青岛很多摄影家都在当日的朋友圈和社交平台发布作品,传递着青岛的风景、青岛的美好。这时候,摄影作为最直观的城市名片,让青岛秒变“童话的世界”。这是青岛人的自豪,也是摄影人的小确幸星空体育。摄影艺术赋能城市文化,在此时此刻如此直抵人心又深入人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
温诺格兰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摄影师,街头摄影师的鼻祖。他最擅长在纽约的街头,用小型的莱卡相机抓拍街面的瞬间。他的拍摄数量浩瀚,据说,平均下来每天都要消耗掉3卷胶卷。他的这种摄影理念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不可思议,随时随地都可以按下快门的照片有意义吗?
温诺格兰的摄影理念似乎与当下的手机摄影时代有着高度的相似:在人人都是摄影师的时代,拍照由原先的稀缺资源变得唾手可得。其实,温诺格兰留下的2500卷胶卷,看似是日常最平淡无奇的场景,街头的路人、海滩上游客、机场的接机人等等,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照片却显示了无与伦比的震撼。正是因为当时的记录,大家才得以通过仿佛“光影魔术手”一样的神奇力量,穿越回从前。
“来,人往里面侧一点”“准备好了,3、2、1”……近日,莱西市南墅镇萌山村热闹非凡。室外寒风凛冽,冰天雪地,室内欢声笑语,温暖如春。来自青岛市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家们正耐心指导来自萌山和周边的村民调整姿态,拍出好看的“幸福照”。然后,他们将拍好的照片现场打印装裱,作为新春礼物送给村民。
“走百村、入千户、送万照”,为乡村写生,为萌山村村民、退役军人等群体拍摄肖像照、家庭照,为村庄拍摄村容村貌及雪景照片,通过镜头的定格,将各种美好的瞬间变为永恒,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显著成效。
很多村民表示,虽然平时没少用手机拍照,但是由专业的摄影家在专业的背景下拍照,并打印成像,这还是第一次,而且摄影家拍摄的照片呈现了不一样的“自己”,这让他们异常惊喜。虽然都是摄影,但这种崭新的成像形式所带来的喜悦与平时可以随时拍照的感觉,又有了新变化。
拍照的意义是什么?“如果我一天不做与摄影有关的事,就好像我的存在失去了一些意义”。理查德·阿维顿曾如是解读摄影的意义。摄影是最便捷的美学通道,带来愉悦、带来多巴胺的涌动,这何尝不是一种文化力量的幸福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