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摘要:新闻摄影不在“景深”而在“情深”。拍一张好照片,摄影记者必须拥有“灵活的双眼”和“勤劳的双脚”,要带着感情和良心去捕捉,有情才能拍出感动人的作品。要多动脑筋、多分析问题,并把握好“三个构思”:新闻环境预见的构思、新闻视觉要素的构思、新闻画面质量的构思。
2019年以来,人民日报社总编室与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开展“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全国精品照片征集活动,不间断面向全国摄影人征集符合报纸定位、紧扣版面主题的优质图片,每周组织专家汇总当周精品照片,并对“收藏级”的好照片提出了“求新”“求深”“求美”的标准。作为人民日报签约摄影师,笔者拍摄的《“水下森林”净水质》《水上田园》两幅图片有幸获评“人民日报收藏摄影作品”,42幅新闻图片在人民日报刊发,在收获个人新闻摄影业务成长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新闻图片精品创作的理解,受益匪浅。
在传统纸质媒体转型过程中,新闻摄影已从读图时代、网图时代、掌图时代、微图时代、视图时代,迈入“全民摄影”时代,如何拍一张好照片,是摆在摄影记者面前刻不容缓、亟待研究的问题。
好照片是时代的印记,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收藏价值。全媒体时代,要拍好一张难能可贵的“收藏级”照片,摄影记者要具备三重境界:情深则景深的境界、贴近则拉近的境界、构思则构图的境界。
“一图胜千言”,每张好照片背后都有一个好故事,这就需要摄影记者带着感情和良心去捕捉,有情才能拍出感动人的作品,新闻摄影不在“景深”而在“情深”。
2021年3月24日上午,笔者随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爱心人士来到其结对的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平坊满族乡中心小学开展互助共建活动。结对仪式后,孩子们表演了打腰鼓节目,笔者捕捉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抓拍到了孩子们欢跃打鼓的画面。
3月25日,这幅取名《爱心鼓》的新闻图片刊发在人民日报第6版,并入选“人民日报一周好图”和“人民日报收藏摄影作品”候选作品。人民日报要闻六版编辑康岩点评:这张抓拍照片,十分精巧地捕捉到了孩子们像花绽放一样的笑容,天真无邪,动感十足,又活力无限。画面整体以中间的单个孩子为中心,其他孩子错落有致,构成参差起伏的视觉效果。画面中人多,但观感上却不觉得缭乱,人物与人物彼此间的空间结构被处理得十分细腻。
这幅新闻图片的大背景就是脱贫后的对口帮扶,呈现在镜头中的每一个笑颜都承载着脱贫攻坚的奋斗故事,折射了群众告别贫困后的欢欣喜悦,也彰显着脱贫群众在奔小康路上越走越稳的坚定信心。
捕捉瞬间的苦功夫。在拍摄中要学会带着情感去捕捉新闻现场的决定性瞬间。通过一个有限的取景器向读者解释新闻现场发生了什么,并在几秒钟的时间里迅速记录闪耀人性光芒和温度的瞬间,从而体现摄影作品的社会责任。
挖掘题材的硬功夫。在拍摄中要学会挑、等、抢的本领。挑,就是有所选择,抓住最具视觉感染力的场面,舍弃可有可无的冗余场面;等,就是要有耐心,在寂寞的等待中捕捉到那些在平静中爆发的精彩瞬间;抢,就是当等待已久或突然出现的画面出现在眼前时,要快速按下快门,让瞬间变为永恒。
多维视角的好功夫。在拍摄中学会抓动作、抓神态、抓细节。在全程拍摄中要精心捕捉那些以少胜多,具有典型价值的各种视觉细节,从而凸显主题,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使画面在读者记忆中历久弥新。
拍一张好照片,必须拥有“灵活的双眼”和“勤劳的双脚”,这个过程既需要摄影记者付出劳动,更要成为一部“思考的相机”,让脑子动起来、活起来,只有多动脑筋、多分析问题,才能随时更新自己的摄影理念,寻找更加深刻的拍摄视点,给新闻图片更强的内涵和视觉张力。
2020年8月,笔者在浙江德清县洛舍镇百亩漾拍摄“水下森林”时,发现三五只小野鸭经常在水面上嬉戏畅游。听当地村民说,这种小野鸭号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几年当地水质不断改善,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包括白鹭、苍鹭、黑水鸡等鸟类在此定居,作为夏候鸟的??,也选择在此栖身。但??非常敏捷星空体育平台,一靠近拍摄就立即钻进水里。前后23次,都以失败告终。
2021年1月,笔者再次驱车赶到百亩漾,见十多只??“潜伏”在岸边。根据以往经验,用相机近距离拍摄的难度较大。于是,先在远处操控无人机飞到70米高度,再慢慢飞往水面3米处等待??出水。10多分钟后,遥控器监视屏突然出现一群??在水面上浮动,从水面飞过,笔者立即通过无人机连拍功能按下了??成群飞过水面的一瞬间。
??是一种极珍稀的鸟类星空体育平台,性情警觉,能拍到它们成群栖息的样子实属不易。这张照片吸引了编辑的目光。2021年1月19日,人民日报第14版刊发了这幅标题为《“水下森林”净水质》的新闻图片,并获评“人民日报收藏摄影作品”。
人民日报生态版编辑申茜点评:一张美图的诞生,除了要会“选”,还得会“裁”。浙江德清县在湖底种植沉水植物,以此实现对小微水体的生态治理——版面以组图形式呈现,水下森林映衬一叶扁舟,画面唯美,群鸟从水面飞过,更显灵动。值得一提的是,“群鸟飞过水面”的原图中水下森林的面积更大,但相对来说,视觉上略显分散。编辑对图片进行剪裁,让群鸟在画面中更加突出,鸟儿在水上留下的“轨迹”也更加清晰。最终为读者呈现出“一池碧水飞鸟衬,桨点水波三两圈”的动人画面。
这幅新闻作品主要围绕生态文明主题,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水下森林”的视角作为切入点,题材更加新颖独特。这次拍摄也让笔者明白,好照片是“等”出来的,光拉近镜头是不够的,还要贴近现场,研究??动物的生活习性。
抓拍是摄影记者的一项基本功,在多年的新闻摄影实践中,笔者一直坚守抓拍的理念。如何在基层抓拍到新鲜的“活鱼”?要具备“三把抓”意识:
抓独家。要有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独家拍摄意识,学会仔细观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锤炼出好眼力,从而挖掘别具一格的新闻题材,跳出新闻同质的束缚,找到新闻图片的那片“蓝海”。
抓主题。主题是新闻图片的灵魂,只有确定了主题,才能在构图时捕捉主角,抓住关键人物和反映主题的精彩瞬间,才能拍到代表社会主体意识、主流价值观和广泛民意的“最一线”新闻图片,以鲜明的主题、丰厚的内容、浓郁的情感拍好身边故事。
抓主角。主角是画面的主体,是图片主题的“代言人”,是新闻事件的焦点,也是图片要突出表现的拍摄对象。抓主角的目的是表达主题,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拍摄方法就是让镜头盯住新闻事件的主角进行拍摄,这样就不会“跑题”,不会“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一张“收藏级”照片,来自思想的升华,源于画面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是把“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与“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融会贯通、持续深化的结果。
201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实行创刊以来的第15次改版。这次改版声势最大、变化最明显的,当属图片报道的改进,以及与此相关的版面视觉美化。
通过对改版后的人民日报近三年来的用图情况进行分析,笔者觉得,生态类、人物类、事件类的美图多了,图片的构图和光影更加独特,版面编辑选图更侧重于新闻性、画面感和故事性。同时,笔者在题材的拍摄中也紧扣版面需求,观察、判断新闻现场的不同内涵与形态,把最有美感的瞬间记录下来。
2021年3月14日,笔者来到浙江省德清县新安镇下舍村拍摄春耕的画面,在路过一个鱼塘时发现渔民正在划船给鱼喂食。听当地村民介绍,会出现鲈鱼跳出水面抢食的画面。笔者立即取出相机,打算拍摄渔民划船投喂鲈鱼的画面,等了许久还是没有拍到鲈鱼跳跃抢食的瞬间,但发现鱼塘里的一排排网箱很有形状,便取出无人机“上天”取景。当飞到50米高度时,遥控监视器“跳”出了一幅完美的“水上春耕”航拍美图。
2021年3月15日,人民日报第4版刊发了这幅取名为《水上田园》的新闻图片,并获评“人民日报收藏摄影作品”。人民日报四版编辑胡安琪点评:一排排网箱和倒影,形成规律分布、线条凝练的三角形和菱形,营造出几何之美、规律之美。忙碌的渔民船只成为规律中的不规律,为画面增添几分灵动。剪裁左右后,突出了构图优势,整体色彩素净却又浓淡相宜,勾勒出水墨画一般的意境。
通过这次巧合的拍摄,笔者意识到,一幅构图完美的新闻图片,摄影师的构思、情感和想象力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也是这幅“收藏级”照片的取胜之道。
新闻环境预见的构思。提前在拍摄地点进行调研和考察,在熟悉拍摄环境后锁定拍摄重点范围和拍摄重点,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抓什么角度、体现什么主题,如何构图、甚至怎么借助与被摄主体有关的现场环境、背景更鲜明地反映主体,都需要拍摄者认真思索和构思。
新闻视觉要素的构思。一幅吸引人眼球的新闻图片要从线条、色彩、对比等视觉要素着手,要学会综合运用长焦、广角、大光圈等镜头的成像特性,处理好新闻摄影构图上的点、线、面、光度、色度等视觉要素的关系。
新闻画面质量的构思。构思时不仅要考虑“新闻性、画面感、故事性”,也要注重意境和视觉冲击力,通过构图技巧将新闻主题凸显出来,并让整个画面要素和谐均衡。
摘要:新闻摄影不在“景深”而在“情深”。拍一张好照片,摄影记者必须拥有“灵活的双眼”和“勤劳的双脚”,要带着感情和良心去捕捉,有情才能拍出感动人的作品。要多动脑筋、多分析问题,并把握好“三个构思”:新闻环境预见的构思、新闻视觉要素的构思、新闻画面质量的构思。
2019年以来,人民日报社总编室与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开展“人民日报期待你的好照片”全国精品照片征集活动,不间断面向全国摄影人征集符合报纸定位、紧扣版面主题的优质图片,每周组织专家汇总当周精品照片,并对“收藏级”的好照片提出了“求新”“求深”“求美”的标准。作为人民日报签约摄影师,笔者拍摄的《“水下森林”净水质》《水上田园》两幅图片有幸获评“人民日报收藏摄影作品”,42幅新闻图片在人民日报刊发,在收获个人新闻摄影业务成长的同时,也加深了对新闻图片精品创作的理解,受益匪浅。
在传统纸质媒体转型过程中,新闻摄影已从读图时代、网图时代、掌图时代、微图时代、视图时代,迈入“全民摄影”时代,如何拍一张好照片,是摆在摄影记者面前刻不容缓、亟待研究的问题。
好照片是时代的印记,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收藏价值。全媒体时代,要拍好一张难能可贵的“收藏级”照片,摄影记者要具备三重境界:情深则景深的境界、贴近则拉近的境界、构思则构图的境界。
“一图胜千言”,每张好照片背后都有一个好故事,这就需要摄影记者带着感情和良心去捕捉,有情才能拍出感动人的作品,新闻摄影不在“景深”而在“情深”。
2021年3月24日上午,笔者随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阜溪街道爱心人士来到其结对的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平坊满族乡中心小学开展互助共建活动。结对仪式后,孩子们表演了打腰鼓节目,笔者捕捉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抓拍到了孩子们欢跃打鼓的画面。
3月25日,这幅取名《爱心鼓》的新闻图片刊发在人民日报第6版,并入选“人民日报一周好图”和“人民日报收藏摄影作品”候选作品。人民日报要闻六版编辑康岩点评:这张抓拍照片,十分精巧地捕捉到了孩子们像花绽放一样的笑容,天真无邪,动感十足,又活力无限。画面整体以中间的单个孩子为中心,其他孩子错落有致,构成参差起伏的视觉效果。画面中人多,但观感上却不觉得缭乱,人物与人物彼此间的空间结构被处理得十分细腻。
这幅新闻图片的大背景就是脱贫后的对口帮扶,呈现在镜头中的每一个笑颜都承载着脱贫攻坚的奋斗故事,折射了群众告别贫困后的欢欣喜悦,也彰显着脱贫群众在奔小康路上越走越稳的坚定信心。
捕捉瞬间的苦功夫。在拍摄中要学会带着情感去捕捉新闻现场的决定性瞬间。通过一个有限的取景器向读者解释新闻现场发生了什么,并在几秒钟的时间里迅速记录闪耀人性光芒和温度的瞬间,从而体现摄影作品的社会责任。
挖掘题材的硬功夫。在拍摄中要学会挑、等、抢的本领。挑,就是有所选择,抓住最具视觉感染力的场面,舍弃可有可无的冗余场面;等,就是要有耐心,在寂寞的等待中捕捉到那些在平静中爆发的精彩瞬间;抢,就是当等待已久或突然出现的画面出现在眼前时,要快速按下快门,让瞬间变为永恒。
多维视角的好功夫。在拍摄中学会抓动作、抓神态、抓细节。在全程拍摄中要精心捕捉那些以少胜多,具有典型价值的各种视觉细节,从而凸显主题,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使画面在读者记忆中历久弥新。
拍一张好照片,必须拥有“灵活的双眼”和“勤劳的双脚”,这个过程既需要摄影记者付出劳动,更要成为一部“思考的相机”,让脑子动起来、活起来,只有多动脑筋、多分析问题,才能随时更新自己的摄影理念,寻找更加深刻的拍摄视点,给新闻图片更强的内涵和视觉张力。
2020年8月,笔者在浙江德清县洛舍镇百亩漾拍摄“水下森林”时,发现三五只小野鸭经常在水面上嬉戏畅游。听当地村民说,这种小野鸭号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这几年当地水质不断改善,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包括白鹭、苍鹭、黑水鸡等鸟类在此定居,作为夏候鸟的??,也选择在此栖身。但??非常敏捷,一靠近拍摄就立即钻进水里。前后23次,都以失败告终。
2021年1月,笔者再次驱车赶到百亩漾,见十多只??“潜伏”在岸边。根据以往经验,用相机近距离拍摄的难度较大。于是,先在远处操控无人机飞到70米高度,再慢慢飞往水面3米处等待??出水。10多分钟后,遥控器监视屏突然出现一群??在水面上浮动,从水面飞过,笔者立即通过无人机连拍功能按下了??成群飞过水面的一瞬间。
??是一种极珍稀的鸟类,性情警觉,能拍到它们成群栖息的样子实属不易。这张照片吸引了编辑的目光。2021年1月19日,人民日报第14版刊发了这幅标题为《“水下森林”净水质》的新闻图片,并获评“人民日报收藏摄影作品”。
人民日报生态版编辑申茜点评:一张美图的诞生,除了要会“选”,还得会“裁”。浙江德清县在湖底种植沉水植物,以此实现对小微水体的生态治理——版面以组图形式呈现,水下森林映衬一叶扁舟,画面唯美,群鸟从水面飞过,更显灵动。值得一提的是,“群鸟飞过水面”的原图中水下森林的面积更大,但相对来说,视觉上略显分散。编辑对图片进行剪裁,让群鸟在画面中更加突出,鸟儿在水上留下的“轨迹”也更加清晰。最终为读者呈现出“一池碧水飞鸟衬,桨点水波三两圈”的动人画面。
这幅新闻作品主要围绕生态文明主题,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栖息“水下森林”的视角作为切入点,题材更加新颖独特。这次拍摄也让笔者明白,好照片是“等”出来的,光拉近镜头是不够的,还要贴近现场,研究??动物的生活习性。
抓拍是摄影记者的一项基本功,在多年的新闻摄影实践中,笔者一直坚守抓拍的理念。如何在基层抓拍到新鲜的“活鱼”?要具备“三把抓”意识:
抓独家。要有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深”的独家拍摄意识,学会仔细观察,练就一双火眼金睛,锤炼出好眼力,从而挖掘别具一格的新闻题材,跳出新闻同质的束缚,找到新闻图片的那片“蓝海”。
抓主题。主题是新闻图片的灵魂,只有确定了主题,才能在构图时捕捉主角,抓住关键人物和反映主题的精彩瞬间,才能拍到代表社会主体意识、主流价值观和广泛民意的“最一线”新闻图片,以鲜明的主题、丰厚的内容、浓郁的情感拍好身边故事。
抓主角。主角是画面的主体,是图片主题的“代言人”,是新闻事件的焦点,也是图片要突出表现的拍摄对象。抓主角的目的是表达主题,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拍摄方法就是让镜头盯住新闻事件的主角进行拍摄,这样就不会“跑题”,不会“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一张“收藏级”照片,来自思想的升华,源于画面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是把“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与“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融会贯通、持续深化的结果。
201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实行创刊以来的第15次改版。这次改版声势最大、变化最明显的,当属图片报道的改进,以及与此相关的版面视觉美化。
通过对改版后的人民日报近三年来的用图情况进行分析,笔者觉得,生态类、人物类、事件类的美图多了,图片的构图和光影更加独特,版面编辑选图更侧重于新闻性、画面感和故事性。同时,笔者在题材的拍摄中也紧扣版面需求,观察、判断新闻现场的不同内涵与形态,把最有美感的瞬间记录下来。
2021年3月14日,笔者来到浙江省德清县新安镇下舍村拍摄春耕的画面,在路过一个鱼塘时发现渔民正在划船给鱼喂食。听当地村民介绍,会出现鲈鱼跳出水面抢食的画面。笔者立即取出相机,打算拍摄渔民划船投喂鲈鱼的画面,等了许久还是没有拍到鲈鱼跳跃抢食的瞬间,但发现鱼塘里的一排排网箱很有形状,便取出无人机“上天”取景。当飞到50米高度时,遥控监视器“跳”出了一幅完美的“水上春耕”航拍美图。
2021年3月15日,人民日报第4版刊发了这幅取名为《水上田园》的新闻图片,并获评“人民日报收藏摄影作品”。人民日报四版编辑胡安琪点评:一排排网箱和倒影,形成规律分布、线条凝练的三角形和菱形,营造出几何之美、规律之美。忙碌的渔民船只成为规律中的不规律,为画面增添几分灵动。剪裁左右后,突出了构图优势,整体色彩素净却又浓淡相宜,勾勒出水墨画一般的意境。
通过这次巧合的拍摄,笔者意识到,一幅构图完美的新闻图片,摄影师的构思、情感和想象力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也是这幅“收藏级”照片的取胜之道。
新闻环境预见的构思。提前在拍摄地点进行调研和考察,在熟悉拍摄环境后锁定拍摄重点范围和拍摄重点,在此基础上再考虑抓什么角度、体现什么主题,如何构图、甚至怎么借助与被摄主体有关的现场环境、背景更鲜明地反映主体,都需要拍摄者认真思索和构思。
新闻视觉要素的构思。一幅吸引人眼球的新闻图片要从线条、色彩、对比等视觉要素着手,要学会综合运用长焦、广角、大光圈等镜头的成像特性,处理好新闻摄影构图上的点、线、面、光度、色度等视觉要素的关系。
新闻画面质量的构思。构思时不仅要考虑“新闻性、画面感、故事性”,也要注重意境和视觉冲击力,通过构图技巧将新闻主题凸显出来,并让整个画面要素和谐均衡。